1、体制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一对夫妻要养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工作上家庭压力大,父母代际矛盾突出。一部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退休职工,身体健康时还可以,一旦失去能力,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钱也没有人养老和照顾,儿女们也老了,孙子们工作更忙。只能送到养老院。
人们更需要的是陪伴,沟通和关怀。
2、社会保障不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待遇不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社会保障的待遇也不一样,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在退休后根据地区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的不同享受的待遇也有所不同,城镇职工可以享受900~6000元不等。城市和农村的居民享受的退休待遇分别为500-1000元。弹性就业人员退休后可享受900~3000元不等。这就说明城乡退休待遇有很大差异。在这个生活水平高、物价高的年代,无论是 z高还是低水平,对养老都是有一个缺口。由于人老了,身体不好,生病了,所以只能说这只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想要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安心养老”仍然很难。而且,由于种种原因,社保不能100%覆盖。
3、经济原因:经济问题产生于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偏远边远的农村,居民工资水平低、农民收入较低,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养老保险,得不到子女的资助,一些年轻人,赡养孝敬老人的观念不断淡化,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娶了媳妇忘了娘,还不能得到赡养老人的观念。特别是一些啃老的人,啃完老人的老本子就洒手!许多老年人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了养老困境。尤其是农村养老困难。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政府财政和家庭的财力都受到压力。社会的、国有的养老制度还没有完善,很多人都有需要去养老院,但是交不起费用。在公共养老机构中,敬老院的条件是:年老、残疾、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资料又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能力的,享有国家供养待遇。还可以接受部分社会养老,根据身体条件和个人需要付费的老人,相对来说,比私立养老院要便宜一些,但服务功能上要少一些。
在我家乡有一句俗话,活到老,不如日不死,不如日不如不如日。健全的老人希望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他们有持续的收入,解决养老问题,提升他们的养老水平。
推迟退休,退休返聘,就是面向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体制内离退休干部、具有一定专长的离退休人员。一般来说,到了60岁退休年龄,根本就没有就业机会再就业。这方面的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做得好一些,因为他们的“老龄化时代”先一步,因此相关制度建设已经走在前面,老年人退休再就业、养老福利等问题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依赖于传统的“养儿防老方式”已不能解决当前和未来老年人养老难题。bi要从自己做起,自己有钱才是真的好,再加上国家的一些福利待遇,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养老难”,提升幸福晚年生活待遇。
这四个问题解决后,现在的“养老难”就不再是问题。而且,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相关的福利待遇也会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