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肢位摆放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者头部垫枕,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患臂前伸,将患肩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自然伸开,掌心向上。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稍屈曲,放置舒适位。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边枕头上,避免放在身前,健腿下放一枕头支撑。患侧卧位可增强患侧的知觉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患者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身体前倾,患肩前伸,使肘关节、腕、掌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患侧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枕头上。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仰卧位:患者头部垫枕,患侧肩胛下放一小薄枕,使肩前伸抬高,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放在枕头上。患侧髋下放一楔枕,使髋处于内旋位,膝关节稍垫起使其微屈。足底不放任何东西,以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痉挛模式。该体位易引起压疮及增强异常反射活动,应尽量少用。或于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交替使用。
2.被动活动
为了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肿胀和僵硬,促进患侧肢体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以被动活动患肢为主。活动顺序为从近段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患肢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患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被动活动宜在无痛或少痛的范围内进行,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1)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收等方向的训练应使肱骨呈外旋位,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2)前臂:易出现旋前挛缩(即旋后受限)。训练时,治疗师一手固定患者上臂下部,另一手握住腕部,缓缓地使前臂旋后。
(3)腕、手指关节:训练时应充分对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进行伸展和屈曲,并注重拇指外展方向的运动。
(4)髋关节:保持髋关节的伸展能力非常重要。在仰卧位下,充分屈曲健侧下肢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用另一手向下方(床面方向)按压患侧膝关节,达到伸展患侧髋关节的作用。髋外展内收,利用沙袋固定健侧膝部,使健侧下肢保持在轻度外展位,治疗者用双手托起患侧下肢,作外展内收运动。髋内旋,仰卧位下,患侧髋关节屈曲,治疗者一手托起小腿做髋关节的内旋运动。
(5)踝关节:治疗者用一手托起膝部呈屈膝位,另一手握住足跟,同时用右前臂将足底向背伸方向运动,牵张跟腱。
(6)活动肩胛骨:活动肩胛骨可在仰卧位、健侧卧位、坐位进行。治疗者一手托起患侧上肢,保持肩关节外旋位,另一手沿肩胛骨内侧缘使其向前上方运动,避免向后运动,以防肩关节回缩强化。
3.床上活动
早期床上运动是偏瘫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尽早作使患者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的康复训练。
(1)上肢自助被动运动:双手叉握,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利用健侧上肢进行患侧上肢的被动活动。注意肘关节要充分伸展,肩关节前屈。也可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上举运动。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多用于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及抑制痉挛。
(2)翻身训练: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并可促进全身反应和肢体活动,对患者十分重要。开始应以被动为主,待患者掌握翻身动作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
向健侧翻身时,伸展肘关节,肩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健侧。由双上肢、肩部带动躯干翻向健侧,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向健侧。治疗师对患侧下肢可给予小限度的辅助。
向患侧翻身时,伸展肘关节,肩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患侧;健侧下肢屈曲,脚支撑床面并配合健侧上肢,借助惯性,翻向患侧。治疗师在患侧膝部给予辅助,并注意保护患侧肩关节。
(3)桥式运动(仰卧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此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钟。
双刺桥式运动:治疗师帮助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脚在臀下平踏床面,让患者伸髋将臀部抬离床面,下肢保持稳定,持续5~10秒。必要时,治疗师可以帮助将患膝稳定住。
单侧桥式运动:当患者完成双桥运动后,可让患者伸展健腿,患侧下肢支撑将臀部抬离床面。
动态桥式运动:在做双桥运动时,双髋做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运动。
4.卧坐转移训练
应尽早让患者坐起,这样可以防止肺部感染,改善心肺功能。通常先从半坐位开始,如果患者无明显的头晕等不适症状,可以加大角度,并逐渐延长坐位时间,并开始进行坐起训练。
⑴从患侧卧位坐到床沿: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颈肩部,另一只手放在膝下,将其扶起。
⑵从健侧仰卧位坐到床沿:治疗师在健侧扶住患者双肩,让患者将健腿插入患侧小腿的下方,用健腿带动患腿向健侧翻身,用健肘撑起躯干,再用健腿将患腿勾到床边,双足移到床沿下,用健手推床坐起。注意在帮助患者时千万不能拉患者肩部。
5.坐站转移:坐-站训练时,患者取坐位,双足平放于地面,伸肘,肩充分前伸,躯干前倾,将重心移至患侧下肢,抬头向前上方向,伸髋,躯干伸直。治疗者从腰部辅助患者,并用自己的膝部抵住患侧膝部,以促进患侧膝关节伸展。可通过调节座位的高度进行坐-站转移的运动控制训练。
6.坐位平衡训练:通过重心(左、右、前、后)转移进行坐位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开始训练时应有治疗师在患侧给予帮助指导,酌情逐步减少支持,并过渡到日常生活活动。
7.站立活动
(1)起立床训练:早期的起立床训练可预防直立性低血压;通过患肢负重,可获得直立的感觉刺激,并通过反射机制诱发肌张力。
(2)患侧下肢负重(单腿负重):伸腿屈髋屈膝,足踏在矮凳上,患腿伸直负重,其髋膝部从有支持逐步过渡到无支持。
(3)站立平衡训练:通过重心转移进行站立位下肢和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开始应有治疗师在患侧给予髋、膝部的支持,酌情逐步减少支持,注意在站立起始位双下肢应同时负重。患者可先扶持站立,平行杠内站立,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侧的负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进行站立三级平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