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有的表现为锐痛,有的表现为钝痛或酸痛,各种不同的痛有什么临床意义呢?
能引起膝关节锐痛并与锐痛有密切关系的,除了急性肌肉拉伤外,一般是膝部外侧痛,膝部外侧痛是一种长期反复、负重屈伸膝关节后逐渐引起的慢性损伤。
表现为膝关节酸软无力,半蹲或起步时疼痛,重者上下楼梯、行走都有膝痛,重者上下楼梯、行走都有膝痛,疼痛剧烈时走路也困难,甚至被迫停止运动才行。
对于疼痛明显者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功能性电刺激的方法,作用于股四头肌和股内侧肌,强度介于其感觉和运动阈之间,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增强肌肉力
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在临床常见,因膝关节处于身体两个最长的杠杆臂之间,是下肢的主要承重关节,容易受伤,尤以半月板和韧带损伤最为常见,这些损伤均能引起膝关节的功能活动。要使损伤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就必须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每天2次,每次30min,加强抬腿练习,包括静力性抬腿,即嘱患者主动抬腿离床面30°~40°后维持不动并计时,尽可能延长时间,每天10~20次;直腿抬高,即嘱患者在床面上伸直膝关节并收缩股四头肌后抬高患肢,不要求过高,但要有5s的空中滞留时间。
刚开始可以给予一定助力,逐渐向主动运动过度。每天3次,每次20min。注意不使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以免以后因惧怕锻炼而影响功能恢复。
第2阶段(术后8~14d)
目的是加强患肢肌力,提高患肢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
继续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股四头肌收缩及直腿抬高练习。此时直腿抬高应快抬慢放,注意增加滞空时间并逐渐减少助力。
术后第7天行CPM练习,活动范围控制在20ο~60ο,速度缓慢,每天2次,每次30min,以确保重建韧带稳定修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力量过强过猛引起再损伤。终未伸膝训练,即患膝下垫1个枕头,保持屈膝约30ο后,小腿抬离床面直到患膝伸直。
练习时用活动支架将膝关节固定于20°-60°的可活动范围内,并注意支架活页的轴心置于相当于股骨髁、大约关节间隙上1.5cm处。术后10d可坐位伸膝训练,即嘱患者坐位时将患肢悬挂在床边,主动屈伸膝关节,在伸直时停顿1~2s,然后缓慢放下。休息2s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可以结合渐进抗阻练习,其原理是重负荷、少重复次数以利于发展肌力,中等负荷多重复次数有利于发展耐力。练习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力量、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3阶段(术后15~21d)
目的是恢复患肢负重、行走、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继续加强患膝活动度的训练,使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90°以上,伸直无滞缺。若患膝伸直滞缺超过5°~10°时,可将活动支架反向佩带或沙袋加压,迫使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可在活动支架固定下下床。
刚开始可借助步行器行走,重心在健侧下肢,逐渐向患侧过渡。了解患者的平衡能力,即让其站立,护士前后轻推患者并加以保护,观察患者是否能维持自身平衡。如果平衡能力达不到3级,就应进行平衡能力的训练。加强行走步态指导,掌握与膝关节直接相关的病理步态,如提髋步态、画弧步态、股四头肌麻痹、膝关节不稳定步态的产生原因,以便在练习时针对各种异常步态加以纠正。进行上下楼梯练习,刚开始可用拐杖,逐步要求患肢从不负重过度到部分负重。
上楼梯时健腿先上,下楼梯时患腿先下,待患者适应后可脱拐行走。锻炼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穿衣、穿袜、洗脸、刷牙等,并注意动作的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