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救治的战场上,福州国德老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凭借精湛医术冲锋在前,屡屡创造生命奇迹,收获了众多患者家属的诚挚谢意,一面面锦旗、一句句感恩之言,皆是科室实力的有力见证。
案例一:用坚守与担当续写生命篇章
患者黄爷爷,今年7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月,加重2天”入住我院。
入院时,黄爷爷病情极度危重,咳痰不止、胸闷难耐、气喘急剧加重,血氧饱和度骤降至 62%,心率狂飙至 172 次 / 分,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临危不乱,第一时间对黄爷爷展开全方位、精细化检查,诊断结果不容乐观:重症肺炎、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重度贫血以及淋巴瘤等多种重症集于一身。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迅速依据病情精准制定治疗方案,争分夺秒投入治疗。
▲陈玮主任查房
住院期间,由于重症肺炎导致呼吸窘迫综征,黄爷爷的病情多次急转直下,四次徘徊在生死边缘。陈玮主任、汪君侠医生凭借高超医术和丰富经验,迅速精准地判断病情、制定方案,争分夺秒展开抢救。每一次,都在死神手中抢夺生机。
▲针对患者病情展开讨论
“整整四次抢救啊!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给予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患者家属激动得眼眶泛红,声音颤抖,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满溢而出。
案例二:多学科会诊,“一站式”诊疗服务
87 岁的杨爷爷,因 “发热伴寒战” 紧急入院。经过全面且细致的入院诊断,医生们发现杨爷爷的身体状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不仅遭受着肺部感染的折磨,还长期被帕金森病、腔隙性脑梗塞、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困扰,长期的卧床更是导致杨爷爷肢体无力、完全不能自理,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科室迅速向康复医学中心发出会诊邀请。
依据杨爷爷的特殊身体状况,康复医学中心医师精心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随后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们为杨爷爷开展关节松动训练、运动疗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力求全方位帮助杨爷爷恢复身体机能。
然而,治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阿尔茨海默病的干扰、病痛的折磨促使杨爷爷的情绪极不稳定,对治疗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不配合医生开治疗。
▲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管床医生黄凡每次忙完手上的工作后,都会来到杨爷爷的病房,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心声,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杨爷爷解释每一项治疗的意义与必要性。家属们看到医生的努力,也纷纷加入劝解的队伍,在医护人员与家属的共同关怀下,杨爷爷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抵触,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经过三个月持之以恒的康复治疗,杨爷爷的四肢肌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原本僵硬的左上肢肌张力也有了明显改善,双侧踝关节及左侧肩关节的活动度大大增加,如今翻身在辅助下已能顺利完成,认知功能也较之前有了进步,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更是大幅提升。
看到杨爷爷的蜕变,家属们满心感激,拉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后悔没有早点来国德医院,是你们给了老爷子第二次生命啊!”
这场多学科会诊救治,不仅治愈了杨爷爷的身体,更拉近了医患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案例三:让所有患者感受“家温暖”
徐奶奶86岁,入院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高热,处理后体温仍反复升高,伴胸闷、气促,曾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肺部感染、脓毒血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心力衰竭"等,治疗后好转出院,但患者仍偶有咳嗽,咳白黏痰,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面对挑战,迎难而上,为徐奶奶制定了个体化高效治疗方案,并优化抗感染方案、减轻心脏负荷、调节肠道菌群、加强肠内肠外营养和心肺康复锻炼,此外还继续予中药调整,巩固疗效。
▲患者锦旗致谢医护人员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每天密切关注徐奶奶的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不断鼓励徐奶奶抗击病情,给予她信心和关爱,缓解她焦虑的心情,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与亲人般的关爱,让徐奶奶及其家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为了感谢科室医护人员,他们还特地送来锦旗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进行致谢。
上述病例,无一不展现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过硬的医疗技术以及深沉的人文关怀。
未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大力强化医疗技术提升,积极引入前沿诊疗技术与设备,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学术交流,不断拓宽医护人员的知识视野,确保在面对各类疑难杂症时都能做到精准诊断、高效治疗,同时,全方位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我院感受到安心与舒心,用专业与爱心为更多生命保驾护航。